菏泽日报记者 张品
下课铃响后,教室依然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学生们纷纷发言,围在讲台边讨论,这是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思政教师李齐亚上课的常态。
李齐亚是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一名思政教师。自入职以来,她始终秉持着“真学”的理论态度、“真懂”的理论功底、“真信”的理论觉悟和“真讲”的理论精神,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对思政教学的热爱,她的课堂不仅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多年来,李齐亚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省学校思政“金课”主持人、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并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示范讲师团成员、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主持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生们在大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思想教育,有可能决定其一生的精神底色。”李齐亚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在课堂上探索专题式教学,突破教材原有章节框架,将时政热点嵌入每堂课,使教学充满时代感;她探索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重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她还探索思政课“供给侧改革”,调研学生困惑,精准答疑,因材施教。同时,她十分注重锤炼自己的“台词功底”,近年来讲授各类教学公开课逾百场,撰写讲稿100余万字,录制各类教学视频时长近一百小时。
通过探索和创新教学改革的实践,李齐亚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2020年,她主持的山东省学校思政“金课”成功上线;2021年,她主讲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全国“百所职业院校名师讲党课”系列微课在中国人民网上线;2021年和2022年,她分别主持的山东省优秀社区课两门课程也相继推出;202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她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她主持的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专项课题顺利开展,并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近日,由山东省教育厅、省总工会主办的山东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山东大学圆满落幕。李齐亚在这场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大阅兵”中表现亮眼,一路过关斩将,荣获思政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为了提高自身授课水平,李齐亚以各类教学比赛为抓手,充分磨砺教学能力,形成了“新、亲、活”的教学风格。她坚持立足答疑释惑,讲透“真问题”,紧紧围绕“八个相统一”,提炼出“内容为王、理论为本、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具体要求;以“贴近·吸引·沉浸”的三步走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抛出设问、引导思考,重构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一理念的实践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教学效果,并在过去几年的一系列教学竞赛中得到检验——她相继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首届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山东省卫健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各类赛事奖项。
除了课堂教学和竞赛,李齐亚还积极开展教学成果推广,毫无保留地分享自身经验做法。她先后主讲多场山东省思政课教师培训示范课,为省内外院校示范授课20余场,多次受邀为思政课教师做经验介绍,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获得了思政战线同行的高度认可。
在高校青年思政工作的战场上,李齐亚充分结合思政课要点和当代青年特点,着力打造理论宣讲矩阵,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实。她牵头成立学校“逐光”青年宣讲团,并带领团队孵化宣讲“菜单”,用“青言青语”话青春;作为团省委示范讲师团成员,她面向全省高校青年、企业青年、青年团干开展多场团课宣讲,宣讲效果广受好评,让在场群众直呼“原来党课还能这么讲”。
既要向下扎根,又要向上生长。青年思政课教师李齐亚正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初心为笔,以“新、亲、活”的教学风格为墨,奋力书写着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动答卷。
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